讓高牆倒下吧

讀書誌(三)《讓高牆倒下吧》


前言
這是過去我在參與讀書會中喜歡「點名」導讀的文集。作者是當前大學校園紅人,李家同教授,他是一位人文關懷者,經年在孤兒院作義工。

書中彙集近30篇短文。「車票」一文尤為感人,這個半數屬實的故事,敘述一個在孤兒院成長,受良好教育的男孩,以感恩的心追溯自己的身世。當他後來輾轉得到,不知名的母親的遺物,袋子裡居然是塞滿前往孤兒院看他的車票的時候,他方才知道,他有個每年從遠方舟車勞頓,來看他的母親;從此他不再怕過母親節了。這故事給了很多人啟發與安慰。
「讓高牆倒下吧」一文是作者訪問德蕾莎修女的感想。以下是對這篇散文節錄再節錄的整理。

「讓高牆倒下吧」
(一)走出高牆
德蕾莎修女住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修道院。高牆內,修女們生活安定舒適;圍牆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德蕾莎修女在一次隱修的途中,感到天主要她為世上最窮的人服務。
1948年,她一個人走出修道院的高牆,走入貧窮髒亂的世界,她不能忽視路上奄奄一息的人,她不能假裝看不到下身完全被蟲吃掉的人,她要直接服務於最窮的人,這個信念使她在遭遇挫折之後仍不氣餒。

(二)我們瞭解的德蕾莎修女
她絕對的貧窮。修會的人都不帶手錶(當然也不是靠手機看時間),這樣,被修士修女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。她只有三套衣服,住處的「電」字輩的,只有電燈和很後來才有的電話。沒有秘書,也沒有宣傳品,更是不公開募款。
她知道不能解決人類貧困問題,可是她等不了太多人過著無尊嚴的非人生活,她必須先照顧她們。她已經影響了7000多人參入「仁愛傳道修女會」。
 
(三)垂死之家的經驗
作者在垂死之家與其他修士一起工作。用石灰作清潔濟,洗不銹鋼的碗,水很快就變成黑水。替病人穿衣服、洗衣服、送藥等,無聊之至。其中很多對病人的不耐和突發狀況,作者仍然看到有位修士做得很愉快。這位出身富家的修士,現在只有三套衣服,卻是滿臉笑容,好像已經擁有了一切。

作者提到德蕾莎修女的默想文:
一顆純潔的心,會自由地給,自由地愛,直到它受到創傷。
作者說,我雖然也替窮人服務過,可總不敢替「最窮」的人服務,我一直有意無意地躲避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。

各位網友,我們可能也和作者一樣,雖然給過,也愛過,可是始終沒有「心靈受創傷」的經驗。很可能其實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愛,真正地給過。

(四)讓高牆倒下吧
德蕾莎修女當年不一定要走出高牆。她可以成立基金會,利用電腦和媒體募款,然後再找人將錢給窮人;她可以定時去服務窮人,其他日子都替富人服務。可是她要親自成為窮人,她要親自握住貧窮人的手,陪伴他們,尤其在病況嚴重的時候,一定有人握住他的手,讓他感到人類的關愛。

我們每個人都在心裡築了一道高牆,要在高牆內過著天堂般的生活(插句:我們msn上的網誌,很多年輕人打的標題都是類似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之類的,一副「今日看我,在我的天空塗鴉」的架勢?)。這樣,我們可以心安理得的假裝人間沒有悲慘。儘管有人餓死,我們仍然可以大吃大喝。

讓高牆倒下吧!只要高牆倒下,我們就可以有一顆寬廣的心,我們會看見世上不幸的人,也會聽到他們在哀求「我渴」。我們會因為看見人類的不幸,而有了愛,替他們服務,一定會帶來心靈的創傷,可是這創傷一定會最後帶來心靈上的平安。

如果你是基督徒,容我再加一句話。只有經過這個過程,我們才能進入永生。

 李家同著,《讓高牆倒下吧》,台北:聯經,1995。

 

本篇發表於 讀書誌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3 Responses to 讓高牆倒下吧

  1. Joy 說道:

    我知道這本書很棒but…還沒讀過…有機會…會去讀的!!

  2. margaret 說道:

    這個名字取得好,在嚴熱的夏天讓人覺得晶瑩剔透,清爽有緻。其他還有二十多篇都很感人。它讓我們知足常樂,縱使在需要打工的人生階段也不以為意,反而更加勤奮。我可以借給您看。

  3. margaret 說道:

    我的另外一個部落格:卓瑪莉~向高處行:讀書誌(二十)車票。
    「車票」是《讓高牆倒下吧》 其中最感人的一篇。

回覆給Joy 取消回覆